專題文章:西進大陸,心理師北漂...堅持下去才能看見助人工作者的希望!

作者:info於 2018年10月07日 15:33:52
1808
次閱讀

家長們對各種治療法名稱琅琅上口,丹佛早療模式可能比治療師還熟,直接問老師是什麼學派的? 治療目標是什麼?直接面質老師:你今天在上些什麼我看不懂...我們講師每天早晨五點起床回微信,簡直就是全天候個案管理。當局放任現況的"亂"也許也有所好處,讓難以討好和滿足的市場來汰換服務提供者,等到剩下最專業和最接地氣的一批人,再好好管理即可,真可謂省時又省力。因為人太多,不缺一個人被犧牲,不缺一個人喪志,不缺一個人消失。




上海是個很特別的地方,法規特別嚴格,就業和執業分開,就業是機構認可你,執業是需要行醫證的,上海甚至獨立發行。現在是心理健康戰國時代,二級心理諮詢師的執照有些地方還是可以用,可能明年會有新的制度出現。


推力是這個地方太爛,助力是那個地方太好?


講師回想過去工作經驗,發現到對岸發展的推力之一竟然是台灣工資倒退。講師是前單位第二個正職缺的心理師,爭取了近十年想讓單位增聘人手,終於在工作第九年,通過增聘,但,是一個兼職缺,底薪的時薪是 $1X5 (天哪!比XX醫院還低!),並不是業績不好,雖然會加業績獎金,但也只是杯水車薪。

10年大環境,很多事情,我們看似光鮮亮麗的"心理醫生"無力改變。


外行、內行都在看門道



到大陸發展,先找到那個"門",一個穩定的工作是最快的門路。在上海,薪水低的很低,高的很高,沒有中間的,第一線人員薪資跟台灣差不多,但是如果是管理職,有設計微課的經驗,有管理經營的經驗,薪水會直接跳上去。

大陸跑流程很慢,用一個人流程跑半年,面試時身家調查,問你是不是家庭過去等問題,就是看你穩不穩。五險一金稅超重,講師當初帶了兩個月的生活預備金過去,還好居住、就學、就業、交通皆迎刃而解,很意外小朋友的適應能力比大人還高、還快,一家子也就慢慢安定下來。

大陸人多、競爭高,所以對特殊兒童的包容度特低(因為不缺你一個基因差的...),雖然也知道是腦神經出了問題,但更強調"立規矩",國小五年同一個班導,所以老師一句話:你的小孩影響了別人...也就只能乖乖辦理停學,到處趕場上療育課程,如果想要頂撞權威,只有被公幹的份,下場奇慘無比。




你最專業? 才怪!不缺你一個不接地氣的...



家長們的口味也是十分刁鑽、不易滿足,各種治療法名稱琅琅上口,丹佛早療模式可能比治療師還熟,直接問老師是什麼學派的? 本次治療目標是什麼? 直接面質老師:你今天在上些什麼我看不懂...我們講師每天早晨五點起床回微信,簡直就是全天候個案管理。

如果沒有別的管道消化你的挫折,下班擠地鐵回去只會更幹。

當局放任現況的"亂"也許也有所好處,讓難以討好和滿足的市場來汰換服務提供者,等到剩下最專業和最接地氣的一批人,再好好管理即可,真可謂省時又省力。因為人太多,不缺一個人被犧牲,不缺一個人喪志,不缺一個人消失。

我們臺灣心理群的夥伴問:市場亂,不會劣幣驅良幣嗎? 真的不需要擔心這問題,因為沒本事的劣幣沒想辦法變成良幣,良幣又不接地氣的話,很快就被淘汰了。


講座結束時,有複雜的感覺,有深刻的感動,也有捨不得與難過。感動的部分是聽見許多背後的不容易;不捨與難過則是...台灣各行各業年輕人的生存焦慮也慢慢不低了,台灣的心理師人愈來愈多,但是資源稀缺,後備支援不足(連新北衛生局都要吃專業人員的豆腐,107年9月蠻橫下公文禁止專業人員收居家車馬費,車損意外都管你去死...),環境缺乏相關職缺、老鳥佔著茅坑、自費市場又不成氣候、大環境變差、體制崩壞迂腐、位階鬥爭、不同專業爭食大餅互相侵軋、心理師在機構內淪為被costdown的角色...不被尊重、屈辱、挫折接踵而來,連基本的生活尊嚴都難以維持...人才外流自有其推力和助力,除了生氣、失望與無奈,好像也只能到對岸去闖一闖了


套一句新科金鐘獎得主鄭有傑導演的話: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,而是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希望! 看著能夠一起打拚的夥伴到對岸,也只能含淚祝福了。


臺灣! 繼續加油!




聊聊心理  x 人我之間心理文創

全台第一,最專業又接地氣的心理醫生、心理教練、心理顧問、心理專家
依照個人或單位需求,量身打造健康方案
合法執業,說人話,價格合理




本文作者

張銘倫,臨床心理師,聊聊心理治療所院長



西進大陸,心理師北漂...堅持下去才能看見助人工作者的希望!